WWW.CHINESE.IS  冰岛中文新闻网 2005年10月5日 更新  编辑: 王华胜 

務實的胡錦濤及中國外交

德國之聲2005年9月4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周年之際﹐世界報發表文章認為﹐胡錦濤全面執政以來﹐提出建立和諧社會﹑平衡發展和以人為中心的口號。文章分析了胡錦濤新政策的背景


“胡在最後一分鐘為就要撞牆的列車扳正了道岔。過去25年中﹐中國人從一個十分平均的社會發展成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社會。2004年地方民眾發起了七萬四千次暴動﹐以此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是毛﹐毛畢竟曾告誡人們要防止資本主義復闢。居民客廳和農民小屋裡又掛上了毛的肖像。


胡錦濤利用毛澤東熱﹐使共產黨獲得新的合法性和聲譽。他的文章﹑講話和綱領使人們想起毛的價值觀﹕朴素﹑平等和‘為人民服務’。胡從不公開吹捧毛﹐以免頂撞黨內的自由派。他在不同派別之間尋求平衡。為了討好改革派﹐據說胡將于11月20日在紀念前任黨的首腦胡耀邦九十周年誕辰的大會上講話。


胡錦濤要在黨內實現和諧﹐他討厭個人崇拜﹑空洞的儀式和禮節。在這方面﹐他有別于毛。他要求新聞界少報道黨的會議﹐多報道‘人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在‘擴大黨內民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口號下﹐地方上越來越多的黨的書記和人大代表通過直選產生。‘民主’在中國已不是禁忌﹐但這樣的與多黨制完全不同。胡想通過更大的透明度和人民更多的參與把黨從腐敗中解脫出來。為此﹐如果說他沒有受到人民的喜愛的話﹐至少受到人民的尊敬。”


新蘇黎世報10月1日的一篇文章談的是中國的外交政策。文章介紹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卡伊.穆勒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分析﹕“中國的外交政策具有實用主義的明顯特點﹐它給中國帶來了不可思議的‘盟友’﹐如智利的皮諾切特﹑剛果的蒙博托和今天為努力尋找原料而交上的津巴布韋盟友穆加貝。這樣的實用主義與以道德觀分析世界的儒學概念形成了反差。


冷戰結束後﹐北京不再提‘三個世界’﹐只談‘多極世界’﹐它由同等重要的權力中心組成﹐自我意識覺醒的中國也是權力中心之一。中國與美國的距離可能會增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由于內部不穩定或軍事發展會下決心對美國進行戰略挑戰。如果對美國挑戰﹐中國更可能出現混亂﹐而不是成為強國。這也正是北京今天的當權者十分謹慎的原因﹐他們很現實﹐知道維系自己權力更為重要。所以﹐在謹慎評估中國的未來時﹐應正視這一事實。”